
120m3/d医疗废物处置项目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
一、废水处理现状
医疗废物处置项目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
设计处理能力:120m3/d;
处理对象:医疗废物处置项目相关生产及生活污水;
建设位置:厂区南侧;
设计进水水质:COD≤600mg/L、SS≤350mg/L;
设计出水水质:COD<50mg/L、SS<50mg/L、NH3-N<25 mg/L;
厂区污水属于低浓度有机废水,生产污水处理工艺采用“格栅→调节池→混凝反应→絮凝反应→斜管沉淀→中间水池→砂滤→活性炭过滤→接触消毒(二氧化氯)→紫外线消毒→回用水池”。
生活污水采用“水解酸化→氧化→混凝反应→絮凝反应→斜管沉淀→中间水池→砂滤→活性炭过滤→接触消毒(二氧化氯)→紫外线消毒→回用水池”。
废水先进入格栅池,经格栅机去除较大颗粒悬浮物和较大固体的杂物后,通过调节池调节水量水质,依次进入水解酸化反应池、接触氧化反应池进行生化处理,去除有机污染物。经生化处理后的废水通过混凝、絮凝沉淀进行固液分离,经沉淀后水自流至中间水池。中间水池水通过活性碳吸附过滤器过滤处理,紫外消毒处理后进入中水回用储水池 储 存 ,中 水 水 质 达 到 《 城 市 污 水 再 生 利 用 城 市 杂 用 水 水 质 标 准 》(GB/T18920-2002)的有关规定要求后,回用作周转桶清洗、厂区道路洒水、地面冲洗用水以及绿化用水。
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
二、污水处理系统工艺
医疗废物处置项目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
(1)工艺可行性
生产污水处理工艺采用“格栅→调节池→混凝反应→絮凝反应→斜管沉淀→中间水池→砂滤→活性炭过滤→接触消毒(二氧化氯)→紫外线消毒→回用水池”。
生活污水采用“水解酸化→氧化→混凝反应→絮凝反应→斜管沉淀→中间水池→砂滤→活性炭过滤→接触消毒(二氧化氯)→紫外线消毒→回用水池”。
该工艺主要特点是:
①效率高。该工艺对废水中的有机物,SS等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;
②流程简单,投资省,操作费用低;
③动力消耗低,运行稳定,管理方便;
④工艺成熟,应用广泛。
(2)处置水量可行性分析
目前污水处理规模为120m3/d,两条生产线投产后,厂区生产和生活污水量为46.61m3/d。
已建污水处理站可满足企业两条生产线投产后废水处理的规模要求。
(3)处置效果可达性分析
生产和生活污水经处理站处理后达标后进入回用水池的浓度见表6.1-1。
监测项目 |
11月25日均值 |
11月26日均值 |
标准限值 |
达标情况 |
pH(无量纲) |
8.10~8.14 |
8.15~8.17 |
6.0~9.0 |
达标 |
氨氮 |
0.137 |
0.060 |
≤10 |
达标 |
总大肠菌群(个/L) |
<3 |
<3 |
≤3 |
达标 |
生化需氧量 |
<0.5 |
<0.5 |
≤10 |
达标 |
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|
0.06 |
0.07 |
≤0.5 |
达标 |
溶解氧 |
8.58 |
8.85 |
≥1.0 |
达标 |
溶解性总固体 |
233 |
213 |
≤1000 |
达标 |
铁 |
0.20 |
0.11 |
≤0.3 |
达标 |
锰 |
<0.01 |
<0.01 |
≤0.1 |
达标 |
由表 6.1-1可见,项目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进入污水处理站的各污染物浓度较低,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出水水质可以满足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》(GB/T18920-2002),回用水能够达到有关水质标准要求。
综上分析,废水处理工艺是可行的。
三、处理效果
医疗废物处置项目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,正常工况下产生的主要为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,废水主要去向用于厂区绿化,周转桶清洗、地面冲洗以及配置碱液,但废水需满足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》(GB/T18920-2002)中车辆冲洗标准才可用于绿化、冲洗等。根据出水检测数据显示,出水水质指标可以满足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》(GB/T18920-2002)中车辆冲洗标准,回用水可以达到相应标准,本项目废水产生量为13695m2,根据水量平衡可知,所需用水可完全消化本项目产生的废水。可以实现废水零排放。
更多关于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相关资料,可关注公司网站(www.sdybo.com)!
- 上一篇:没有了...
- 下一篇:智慧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